2017年1月9日,2016年第四季度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京发布。(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中国台湾网1月9日北京讯 (记者 王怡然)2016年第四季度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今天在北京发布,大陆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101.8;香港为81.5;澳门为83.63;台湾地区为77.92,八项指标皆呈现悲观倾向。台北医学大学管理学院暨大数据研究中心教授谢邦昌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关系大环境恶化,导致两岸机制化协商停滞,将对两岸经贸合作进而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负面冲击不可低估。

此次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由首都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台北医学大学共同完成。

据调查,2016年第四季度,大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业形势稳定,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101.8,处于乐观区间。从各项分指数看,就业信心111.0,显示积极乐观;经济发展信心为121.0,为2011年以来的次新高;生活信心119.8,连续三个季度小幅上升,显示消费者对物质生活积极乐观;物价信心为78.6;购房信心为86.6;投资信心为93.9。

本次台湾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由台北医学大学管理学院暨大数据研究中心谢邦昌教授负责规划及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地区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77.92点,八项指标皆呈现悲观倾向。其中 “台湾经济景气”分指数为72.95; “物价水平”分指数为54.21,反应出台湾民众最担忧的是物价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

发布会后,谢邦昌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陆客剧减带来台湾消费力的减弱,短期不乐观,台湾经济面在消费面开始萎缩。两岸关系大环境恶化,导致两岸机制化协商停滞,将对两岸经贸合作、进而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负面冲击不可低估。近年来,两岸经贸持续出现增长下滑,研究界普遍将其归因为两岸经贸固有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面对世界经济波动调整下的全球市场萎缩、大陆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台湾经济的增长乏力,一度以加工贸易、出口外销为主,发展动力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互补合作的两岸经贸模式,已不适应两岸产业升级、市场拓新的需要,而亟待在新市场商机牵引下实现合作模式转型和发展动力转换。因此,推进制度性合作至为关键——机制化协商合作是两岸经贸结构性问题治理的有效途径。

香港消费者信心总指数在2016年第四季度显示为81.5。 其中,生活(消费)及就业状况分指数微微超过或接近100,表示港人对生活及就业状况的信心较为中性;经济发展、物价状况、购买房屋及投资股票的信心指数则低于100,表示港人对这四项范畴的信心不足。

2016年最后一季度,澳门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83.63,与上季相比,纳入总指数计算的六项分指数在本季一升五降,其中,“本地经济” 延续了上季的上升趋势,为99.55,表明消费者对整体经济的悲观情绪继续减少;“就业状况” 分指数为100.28,表明消费者对就业形势乐观;“物价水平”为72.74,反映消费者对未来通胀的担忧稍有增加;“生活水平”为97.24,表明通胀对消费者的生活带来的压力略有增加;“购买住宅” 延续了上季的下降趋势,为54.89,表明消费者对购房的消极情绪增加;“投资股票”为77.07,反映消费者在本季股市波动中的投资意愿下降。

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于2009年一季度首次推出。消费者信心指数是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各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主观评价和心理预期,是反映消费者总体信心程度及其变动的指标。指数范围为0至200,100为乐观水平线。(完)

2017年1月9日,2016年第四季度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京发布,首都经贸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任韬博士接受媒体采访。(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